更新时间:2023-11-23 05:36点击:
自4岁的儿子走失,来自四川的闫智勇夫妇的“寻子店”便从未离开广东深圳草埔,守候在孩子丢失的原点。6月20日,父亲节前夕,闫智勇向南都记者回忆了这些年的寻子路。广东、四川、河北,他们去过很多地方,但始终没有孩子的音讯。他的妻子冯梅告诉南都记者,至今,孩子年幼时的衣服依然放在深圳,“寻子店”的生意却渐渐落寞,但自己还会一直找下去。
走失
2000年左右,闫智勇与妻子在深圳草埔开了一家打印店,不久后,他将在四川老家的儿子接到了深圳,计划未来让孩子在深圳读书。
没想到,孩子来深圳不到一年,却失踪了。2002年1月22日,是孩子闫乙人走失的日子,也是烙印在闫智勇脑海中的日期。闫智勇回忆,当天下午六点半至七点孩子就不见了。
那天,4岁的儿子闫乙人和往常一样被幼儿园老师送回家后,向爸爸要了一元钱,便在店铺周边玩耍。下午六点半左右,冯梅还看到了孩子的身影。
那也是冯梅最后一次看到孩子,她还记得,那时她正在楼上阳台收衣服,远远看到孩子穿着毛衣和咖啡色外套,与几个小伙伴在马路边玩沙子,“我就在阳台那里叫了他一声,说差不多要吃晚饭了,叫他回家。”由于距离远,冯梅也不确定孩子当时是否回应。
约半小时后,闫智勇夫妻却再也找不到孩子的踪迹。
他们发动所有的亲友,在自家打印店印出上百份寻人启事,又将人分成几路,四处寻觅孩子的行踪。闫智勇告诉南都记者,那夜,寻至天亮,也没有打听到孩子的任何消息。
第二天早上七点,闫智勇却突然接到陌生的电话,对方称有人在附近的超市带着一个小孩子走了。几句话后,对方便挂断电话。闫智勇回忆,接到电话的瞬间,他又惊又喜,他立马找到拨号的电话亭与其口中的超市,但没有发现任何线索。
孩子,真的丢了。
寻子
开“寻子店”成为闫智勇夫妇守候孩子回家的方式。原本的店面因改造要搬离,两人便在原店铺那条街对面不远处重新开店。从打印店到杂货铺,“寻子店”的招牌一挂就是十几年。
冯梅介绍,店铺只有12平米,分上下两层,楼上用来休息和储物。最初“寻子店” 的招牌是红色,上面张贴着孩子的照片,详细列明了孩子的特征。前两年换了招牌,变成了如今绿色的“草埔·寻子店”。
在夫妻俩的回忆里,孩子又倔又聪明,也许还能记得家的位置。冯梅告诉南都记者,在孩子走丢前,曾想要一辆自行车,但买回家后发现车上没有孩子钟意的车铃,“后来就让我去换车,但是当时卖的单车都没有铃铛,他还在地上打滚。”这辆单车成为孩子的新“朋友”,冯梅回忆,在孩子走丢前二十天左右,这辆新单车停在店门口,也不见了。
“那天我在店里问他,单车去哪里了,他告诉我是奶奶拿上去了。但那天晚上奶奶没有拿,单车就丢了。”冯梅猜测道,“这件事可能他还有记忆。”
在闫智勇印象中,他也曾教过孩子记住家庭住址、父母电话等信息。孩子小时候就会用打印店的电脑玩接龙、扫雷的小游戏,也曾给小伙伴提起过家里的打印店,“这么多年,他不知道有没有忘记。”
闫智勇表示,坚持在孩子走丢的原地开“寻子店”,是想等孩子回来。他考虑到,孩子走丢时已经4岁了,对家庭应该有些印象,“草埔这个地方他比较熟悉,至少‘草埔’这个名字,他应该记得。所以我就守在这里,没有动过。”另一方面,闫智勇也希望这家“寻子店”能提醒邻里,“看好自家的小孩”。
落空
寻子途中,闫智勇经历了无数次希望落空的瞬间。他回忆,孩子走失的寻人信息登报后,有人提供线索称,在广州天河体育馆看到有人带着孩子乞讨。他喊上亲友一起赶往广州,在体育馆附近蹲守了四五天,却没有任何发现。
“有些我也怕了。”闫智勇表示,他还接到过许多谎称知道孩子在哪儿来骗钱的电话或信息,每每接到这类消息,他总是感到很矛盾,“又希望他们带来的是好消息,又怕他们把我给套进去了”
但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,闫智勇还记得,有次他从深圳被骗到了石家庄。那天,有人用公用电话联系他称,有人在石家庄抱养了一个小孩,与他的孩子很像。